金融时报 | 直面数字化的历史使命 评《数字化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2-06-27

文/杨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只会更加复杂多变。。。。面对未知与危机,,,,我们该如何应对???《数字化的力量》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以数字化为锚,,,应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未来将充满可能。。。在本书中,,,,作者用三个关键词对数字化进行了深度解读。。。。关键词一:颠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不能用固有的认知和观念来看待、、、理解这个世界。。颠覆不只发生在认知层面,,更发生在技术层面——数字化时代,,,技术范式的颠覆成为一种必然。。。。关键词二:重构。。。。颠覆是为了重构,,,,这主要体现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重构上。。数字化转型有四条可行路径:资产数字化、、、、产业数联、、决策数智化和组织的无边界化。。。。关键词三:新引擎。。新基建将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引擎。。

数字的产生,,,改变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数字化则引发了生产范式和要素变革,,,,全面激发人类改造世界的内生动力。。。在原有基于物理空间的经济社会体系之外,,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时空已呈现出巨大生命力,,对生产函数和消费者效用带来深远影响。。作为这一历史宏大叙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数字化的力量》一书的作者从文明变迁的视角入手,,,,以技术范式变革为主线,,,,以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基因再造”为抓手,,,,充分展现出身体力行推动数字化“新基建”的创新精神与家国情怀。。

数字化改变了什么

历史经验表明,,,缺乏数据积累、、、、数据技术、、标准与规则,,,,一直是古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顽疾。。。当我们逐渐迈入现代化社会之时,,不仅需要信息化时代的大数据积累,,更需要全新的数据科学,,,,以引导变革的路径与方向。。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出,,,,“到了数字时代,,,,数据科学这种能让万物互联、、全景交互成为可能的知识体系颠覆了人类的传统认知和认知方法,,,,让我们离世界的本质更近,,,,对世界的认知更加系统、、完整和准确。。”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数据要素能否真正融入生产函数中,,,,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还需要数据科学的深度应用。。。作者认为,,,“数据科学既不是纯粹的理论数学,,,也不是纯粹的数学应用,,,而是专门研究数据本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说,,,,它是传统统计学的一种扩展和深化,,其目的是解释各类数据现象背后的一系列规律”。。。。应该说,,,,本书在系统探索这一重要命题时,,,始终坚持以进化的思维看世界,,一方面,,,,强调要打破“数据孤岛”,,真正使得数字化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能源”;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牢牢控制好数字化的“双刃剑”。。。。

数字化对经济社会的改变是全方位的,,,,起码包括数字产业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产业数字化(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数字就业与生活(平台经济灵活就业、、、新网络经济业态、、、、虚拟生活等)、、、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创新)。。面对如此令人振奋的变革蓝图,,,正如本书所强调的,,“在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我们永远无法想象数字经济会带来什么样的未来。。。我们要做的,,,,是改变认知,,拥抱数字化浪潮,,拥抱进化,,,拥抱未来。。。”

绕不开的企业数字化转型

客观看,,,,产业数联网是以数据要素与新技术的融合为主线,,,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为驱动力,,,以三次产业与企业全面数字化改造为路径,,,,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字化呈现为依托,,以优化经济新发展格局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提升为准绳。。。。产业数联网强调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转型、、、虚拟数字化空间的产业价值落地以及二者的有效对接,,,,理应成为经济社会边界拓展与融合的加速器。。。

具体而言,,一是数据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增量生产要素,,,,一切现实经济活动都可以同步体现为数字空间的轨迹,,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数联”,,,,事实上融入了更加丰富的技术内涵,,,如去中心化技术与智能合约的应用。。。二是在新发展格局下仍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辅之以需求侧管理。。中长期看,,,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弱化、、全要素生产率迫切需要提升,,因此首先需要强调数字化对产业新动能的转化,,,,在此基础上,,,传统的消费互联网才能实现良性发展。。。。三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数联网涵盖了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范畴与功能,,而且进一步突出了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互补创新,,能够成为新形势下“加速超车”“换道超车”的新抓手。。。。

在此历史大势下,,,,作者提出了“拒绝数字化的企业没有未来”“一切资产都可数字化”等重要命题。。。在数字化与产业链的全面融合与共赢发展中,,,每个微观企业主体都需要进行一场自我革命与“基因改造”。。对此,,作者所提出的“中台是企业数字化的中枢”“以决策数智化驱动管理”等,,,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与操作价值。。可以预见,,未来的企业将如本书所言,,,,呈现“资源无边界、、行业无边界、、、产品无边界、、、、客户无边界、、、、组织无边界”。。。。同时,,,企业的数字化变革也带来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外生压力,,,,在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引领下,,,,或许未来如同作者的敏锐观察,,“新银行”的建设将进一步拥抱数字原生、、、场景融合、、、旅程服务三大重点。。

云时代的技术变迁

人民银行于2022年初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特别强调了要聚焦金融科技应用前沿问题和主要瓶颈,,,,实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加强核心技术的应用攻关。。。。在数字化道路上,,技术范式变革驱动了数据要素融入新生产与商业模式中。。。

新技术范式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无处不在的数字“云”。。。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以容器和微服务为基础的云原生技术已成为云计算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基本上所有的云厂商都在围绕云原生进行产品布局,,并且相关细分领域的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如微服务、、、容器、、、DevOps(过程、、、方法与系统的统称)等均已经在很多行业进行落地实践。。。在此背景下,,,,本书提出诸多令人兴奋的探讨,,尤其是指出云原生是一场新的“集装箱革命”“从云计算到云原生,,,,是技术范式的颠覆,,,更意味着一个以云为核心的新型计算体系结构正在形成”。。作为顶尖的技术专家,,,作者还谈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云原生其实是一套根植于云的架构,,,在云端开发、、部署、、、运行和维护应用软件的技术方法体系,,,,其最核心的假设和最大的愿景,,,,就是“未来的应用软件一定是生长于云上的”。。。。

应该说,,,,云原生意味着技术与规则的同步升级,,,,或许在未来社会,,,一切皆可编程,,,,将迎来全新的信任机制、、、、治理模式。。。。

数字化新基建与政策维度

过去,,以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电力等“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建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进化,,,,而到了数字时代,,,,新基建成了数字经济的底座与基石。。同样在金融领域,,政策层也在强调要着力打造布局科学、、安全可靠的数字基础设施,,,,筑牢金融转型与创新发展的“数字底座”。。。。

本书认为,,,如火如荼的新基建正在引领中国进入数字经济发展的全新赛道。。。新基建一方面激发出强烈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承接着广阔的消费市场,,持续不断地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更为中国企业成就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在数字化新基建的蓝图中,,,作者结合中央精神提出了“新基建要共建共治共享”,,其中企业更应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力量。。值得关注的是,,,新基建发展中也会产生诸多新矛盾,,,,作者强调了平台经济问题、、数据治理与安全、、、重复与低效建设、、、商业化模式不成熟等,,,,这些都考验着政策与监管的智慧。。

站点地图